数字化转型的基础:标准化与复用

2021/11/6 1:15:20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:文化长廊  文章地址://www.e-cumulus.com/community/4018.html

谈数字化转型时,经常提到标准化,也经常提到“协同、共享、复用”。这些是数字化技术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手段。最近在几个地方讲课时,有了点新的认识。

在我看来,标准化最基本的作用是“复用”:一次设计、多次使用。进一步,我把“复用”看做现代工业最基本的特征。复用不仅能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,还可以促进持续改进。其中,批量生产其实就是最常见的复用。除了个别特殊的高科技产业,没有批量生产就没有现代工业。因为没有批量往往就没有经济性。如果没有大的批量,自动化产线也是不必要的。


有几个人告诉我:开发MES等工业软件时,成本往往是价格的三倍。200万的合同,600万的成本。双方往往最终还是不欢而散。所以,过去只有财大气粗,规模大、放大倍数大的企业才能搞自主开发。对于更多的情况,往往要通过复用才能解决这个问题。这个逻辑不仅适合软件,也适合其他的技术创新。


但推动复用是有成本的。


开发一款产品时,如果有意思地为日后的复用服务,增加50%以上的成本是正常的。所以,为某个项目组建的团队,一般不太喜欢考虑未来的复用。同时,复用别人的模块也可能不顺手。所以,企业推进复用是有难度的,往往与部门和个人利益矛盾。何麟生先生在世的时候,曾经提出一个观点:企业要有自己的首席知识官。这个岗位的作用,就是促进知识的复用。


上周在昆山讲课,有学员提问:我们的订单个性化很强,怎么实现标准化?毋庸置疑,标准化与个性化是有矛盾的。推进复用,就是要解决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矛盾。这是有技巧的。


其实,复用不仅是零件、模块、工艺流程这些基本要素的复用,还可以是更高层的做法:做事方法的复用。例如,索为公司借助平台技术,把特定一类产品的设计过程流程化。这样,设计其他同类产品的时候,就可以自动地借用这种流程。


我个人觉得,软件工程师的很多思想,可以在传统工程技术领域和工业企业发扬光大。例如:如果把零件、模块的复用比作函数的复用,索为的做法就类似C++里面通过定义类和虚函数实现复用。再如,为了便于实现复用,模块本身要有灵活性的考虑。由此看来,做一个“首席知识官”也不容易。


由于复用别人的东西很麻烦。软件和平台就可能是个很好的工具手段,来帮助人们推进复用、降低复用的难度。这个话题有点意思,以后可以慢慢想。

作者:
郭朝晖(工学博士,教授级高工。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;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;东北大学、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。国内知名智库、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。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)

相关仪表推荐

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

  客户姓名:
邮箱或QQ: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